网站首页 文化要闻 社会文化 艺术天地 文物保护 文化产业 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 文化市场 文化队伍 文化资源
   
  官桥镇――出土文物  
   
   
 
 
     
 

黄褐陶鼎,炊器。夹砂黄褐陶,火候较低,质地粗疏,手工制作。通高37.5厘米。口径23.5厘米。口微敛,腹深微鼓,下收成尖底,圆锥状高足。口沿外有一周锯齿状窄条堆纹和两两对称的四个小鼻。有盖,呈覆盆状,上置弧形提手。盖与腹部均饰短窄条堆纹组成的曲折纹,壁上残存加工时所留细篦状痕。器形朴实,装饰简练,为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。1979年滕州市官桥镇北辛遗址出土,现藏滕州市博物馆。 

指甲印纹钵,盛器。泥质红陶,手工制作。高7.7厘米,口径20.8厘米,底径7.5厘米。器内外施红陶衣,打磨光滑。口微敛,腹微鼓,下部内收成小平底。通体饰指甲印纹,排列有序。制作精巧,纹饰新颖,为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。1979年滕州市官桥镇北辛遗址出土,现滕州市博物馆收藏。 

人面纹玉佩饰,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。墨色。高3.2厘米 ,宽3.9厘米。体扁平,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,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,脊上有一横穿,可供穿系。正面刻人面纹,面部正视,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,眶内饰一横线作目,双目相连,等腰三角形纹作鼻,横道弦纹作口。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,但轮廊俱现,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。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出土.现藏滕州市博物馆。   

玉璧。据《赏玉与琢玉》一书载:“璇玑:器形如璧,外形等距顺向外出三个,四个或六个尖角。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,龙山文化。”商代璇玑的璇角明确并在环体外侧雕出齿牙,春秋战国以后罕见。据《中国玉器‘著者方泽先生提供的资料:“玉璇玑,新石器时代,大汶口文化。玉质泛白色。体扁平,中央有圆孔,形似变形的环。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,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,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。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、小凸齿十二组二十六个,等距分布,是观测天象之器,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。现藏滕州市博物馆。径8厘米。”大汶口文化距今61004600年,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,正好是黄帝、尧、舜、禹时代前后,那时人们使用“璇玑玉衡”在满天星斗的夜空,选择观察星座移动,以及早晨“迎日推策”,用“玉衡”上安装的有色透镜遮挡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,以看清其周围星星位置变化,也是完全可能的。这可否作为传说中的中国皇帝(君主)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过透镜来观察星星的一点史踪,有待探讨及考古发掘新的物证。

玉鹿。殷商时期,高4cm,宽4.30cm,厚0.50cm1991年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前掌大商代遗址三号墓出土,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