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文化要闻 社会文化 艺术天地 文物保护 文化产业 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 文化市场 文化队伍 文化资源
   
  孟尝君养士  
   
   
 
 
     
 

战国中期,齐国灭掉任氏薛国以后,在齐威王三十六年(公元前321年)封田婴于薛,号靖郭君。田婴死后,其子田文继承封爵,称薛公,号孟尝君。

孟尝君“生不逢时”,因“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”而被遗弃,多亏母亲暗中喂养才免遭不幸。长大成人后,田婴见他聪明过人、能言善辩、胸怀大志,才转忧为喜并立为太子。孟尝君即位后,广招天下贤士,不问是官吏还是逃犯,是名人还是庸人,他都热情接待。平时与门客闲谈,他让随从躲在屏风后面记录,记下门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况。如有困难,谈话后即派人把钱物送到门客家中。门客知道后又惊又喜,认为遇到了明主、知音,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愿为孟尝君效力尽心,报答知遇之恩。因此,各地之士慕名而来,门下食客竟达三千余人。在众多的门客之中,苏代、魏子、冯谖以及鸡鸣狗盗之徒影响最大。

苏代足智多谋,多次为孟尝君出谋划策。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而有才,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官。孟尝君准备赴秦,许多宾客劝阻不住。苏代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,阐明不能去秦国的道理,最后尖锐地指出:秦是虎狼之国,不讲信用,如果您去,不能生还,实在是自投罗网,让别人笑话。一席话,劝阻了孟尝君第一次秦国之行。

但孟尝君对苏代也不是言听计从,在齐王二十五年不听苏代劝告,应邀入秦为相。不久,秦昭王听信谗言,软禁孟尝君,准备杀掉他。孟尝君处境非常危险,立即派人暗地求救于秦昭王的幸姬。幸姬说:“妾愿得君狐白裘。”狐白裘价值千金,天下无双,孟尝君仅有一件,入秦时已献给秦昭王,到哪里找狐白裘?孟尝君焦急万分,召集随从门客商议,很多人都无对策。这时,坐在最下首的一位有“狗盗”技能的门客说:“臣能得狐白裘。”这天深夜,他从狗洞里潜入宫中,盗回狐白裘,献给了幸姬。幸姬在秦昭王面前说情,秦昭王就释放了孟尝君。孟尝君获得自由后,立即更衣换装改姓易名逃往薛国。半夜的时候来到函谷关,因不到鸡鸣时不开门而无法通过。情况紧急,孟尝君唯恐秦昭王变卦后派人追杀。在这危急关头,食客中有一位会“鸡鸣”的,略施口技,引起雄鸡齐鸣,赚开城门,孟尝君等急忙出关东奔。他们走后不久,追兵果然赶到。原来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,才连夜派兵追赶。但已经晚了,孟尝君一行已越过最后一道关口。

苏代以谋,鸡鸣、狗盗之徒以技,为孟尝君服务,而魏子却已死报答孟尝君的知遇之恩。事情是这样的:孟尝君在齐国为相时,有人诽谤孟尝君,说他可能叛乱夺取王位,齐王产生了怀疑。孟尝君见势不妙,马上带人逃跑。魏子听说此事后,又惊又气又急,为给孟尝君辟谣,“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,请以身为盟”,遂在宫门前自杀身亡。王闻听大吃一惊,派人仔细查问,孟尝君没有谋反之意,非常后悔,就派人请孟尝君回来。孟尝君借口有病,留在薛国居住。

当孟尝君遭贬归薛的消息传到薛国,许多百姓扶老携幼,置酒备饭远迎于百里之外的路上。孟尝君感激万分,恍然大悟,方知这是冯谖“焚券市义”的结果。

原来,在孟尝君为齐相的时候,有一个叫冯谖的“士”,投奔孟尝君。孟尝君问道:“先生老远跑到这里,不知有何见教?”冯谖回答说:“久闻相国爱士,我穷得一无所有,希望到您的门下做食客。”孟尝君又问:“先生有什么特长吗?”冯谖答道:“没有。”孟尝君微微一笑说:“那就留下吧。”便把他安排在下等门客里,每天吃粗茶淡饭。过了十几天,冯谖身靠柱子,手弹长剑唱道:“长剑啊,我们回去吧!这里没鱼吃!”管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。孟尝君说:“按照一般门客的标准给他吃鱼吧。”不久,冯谖又弹着长剑唱道:“长剑啊,我们回去吧!这里没有车子坐!”孟尝君听说后,叫人给他一辆马车。过了不久,冯谖又弹起长剑唱到:“长剑啊,我们回去吧!我在这里没有办法赡养家中的老母!”门客和管家听了都很讨厌他,认为他得寸进尺,贪得无厌。孟尝君听说后,便派人给他母亲提供吃用的东西,满足了他的要求。此事过后不久,孟尝君问门下食客:“谁能帮我到薛邑去收债息。”冯谖自告奋勇道:“我能去。”临行之前,冯谖问道:“债息收齐后,要买点什么东西回来?”孟尝君说:“你看我家里缺什么,你就买什么吧。”

冯谖驱车来到薛国,命地方官吏召集欠债者,都来验证债券。验完之后,他假借孟尝君之命,把债款赐给百姓,烧毁债券。百姓叩头致谢,高呼万岁。此事办完后,马上驾车赶回齐国。孟尝君很惊奇,问他怎么来得这样快?买的什么东西?冯谖说:“今天您有小小的薛地,不把薛地的百姓看成自己的子女,反而用商人的办法向百姓图利。这是不好的。我借您的名义,把债款赐给百姓,烧掉债券,百姓都呼您万岁。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。”孟尝君不高兴地说:“是的,这事算了吧。”一年之后,孟尝君受贬归薛,看到这样动人的场面,才理解买义的意义和作用,从心里感激冯谖

孟尝君所养之士之所以尽心尽力为其服务,与孟尝君的求贤若渴、养士容人、善于用人有关。战国时期,各国诸侯为争夺人才,养士之风盛行。孟尝君礼贤下士、网罗各类人才达三千余人,成为当时有名的四君子之一。由于他懂得人才是治国安邦之本,才不惜家产招贤纳士。他对门客不分贵贱,充分信任,照顾周到,形成强大的凝聚力,使人尽其才、乐为所用。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到古薛国调查后说:“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,名不虚传。”由于这些士的大力帮助,薛国政治安定、经济繁荣、文化发达,是薛国历史上最活跃、最强盛的时期。

孟尝君死后,诸子争立为薛公,内部发生争斗,齐国趁机吞并薛国。田文门下的食客,纷纷来到孟尝君墓前,追思昔日之情,怀念知遇之恩,增添主死客散之感;哭祭之后,挥泪相别,各奔西东。

孟尝君时的薛国虽然灭亡了,但他容人爱才、养士为国的故事却广为流传,整修扩建的薛城城墙依然残存,成为我国地面上保存至今的故城遗址之一,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据《水经注》记载,孟尝君“冢结石为,制作严固,坚不可动,绚丽可寻,今墓已开发,如宫室,以钢铁铸壁,扣之有声,上有蚌层盈尺,行人往还莫不经观,以为异见。”今封土已平,墓迹尚存,官桥镇政府筹款修复。在官桥村南,原小石桥北大路西旁,清嘉庆年间曾立“孟尝君养士处”碑。碑身高两米余,宽约一米多,可惜毁于“文革”动乱期间。这些古代遗迹,曾吸引不少游人来此凭吊,写下了不少怀古的诗篇。唐代陈昭途径孟尝君墓时发出了“盛德今何在,鸡鸣谁为开”感叹。明代徐文博以《过薛》为题写道:“西去官桥旧薛城,城中百亩春田平。三千食客皆尘土,十二侯邦孰战争。林鸟有声应吊古,汀花无语自含情。千年野亩荒碑在,行路犹能说姓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