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文化要闻 社会文化 艺术天地 文物保护 文化产业 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 文化市场 文化队伍 文化资源
   
  古薛名人相剑大师——薛烛  
   
   
 
 
     
 

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并且出现了很多铸剑的巧匠、佩剑的侠客文人、相剑的有识之士,流传着许多关于宝剑的美丽传说,春秋时期薛烛相剑的故事就是其中最动人的一个。

薛烛是薛国人,自幼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常与著名的冶铁铸造业工匠研究欣赏青铜器及铁器,逐渐形成了很高的鉴赏能力。他对剑特别喜爱,花了很多精力进行研究,欣赏鉴别剑的能力很强,以善于相剑闻名于世。为了欣赏天下名剑,他在越王勾践二十年(公元前476年)前后,告别了薛国亲人,踏上了南下的旅途,来到了收藏宝剑较多的越国。

越王勾践有五把宝剑闻名于天下,他视为国宝,轻易不让人见。薛烛来到越国的消息传开后,越王两边的大臣立即向勾践报告,并建议越王请善于相剑的薛烛鉴定越国的宝剑。勾践一听很高兴,马上传令召见薛烛。越王说:“我有五把宝剑,请您欣赏评论。”薛烛谦虚的回答说:“我比较愚笨,对剑的知识所知甚少。今天大王有令,我不得已才到此献丑。”不一会,越王命令掌管剑的官员捧出一把宝剑,薛烛一看说道:“这把剑名叫豪曹,已不是宝剑。凡是宝剑都有五种颜色,光彩夺目,不能互相掩盖。豪曹原来很有名,现在质量变了,不能算作宝剑。”越王一听,马上令人换了一把宝剑,递给薛烛。薛烛接过仔细一看,马上指出这把也不是宝剑,此剑名叫巨阙,原来也很有名气,但现在巨阙剑的金、银、锡三种主要成分已经分离,而真正的宝剑是融为一体而不可分的。越王听后非常佩服薛烛的胆识和眼力,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,高兴的对薛烛解释:“您说的很对。巨阙宝剑刚刚铸造成的时候,我坐在露坛之上,宫人驾着四头白鹿拉的车从坛下经过。白鹿受惊飞奔,我引剑一指,斩断了车套绳,白鹿仍继续奔驰而不知套绳已断。此剑削铁如泥锋利无比,所以起名叫巨阙。”

越王勾践解释完巨阙剑的由来之后,立即命人取出宝剑纯钩。薛烛一听“纯钩”二字,不禁为之一震,心中异常激动兴奋,想不到越王会拿出稀世珍宝让他欣赏,一时惊喜的说不出话来。当他看到掌剑的官员双手捧着纯钩剑走来时,马上走下台阶,朝北深深一拜,整理好衣服恭敬地坐下,注视着纯钩剑,然后接过来仔细观赏。薛烛轻轻抽出纯钩剑,“拂阳如华,(zuó)如芙蓉,观其灿灿如列星之行,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溏,观其断严严如琐石,观其才焕焕如冰释”,不由得脱口赞道:“好剑!好剑!这才是真正的宝剑!”越王勾践接着说:“您说得很对,这是宝剑。有人想出高价收买纯钩剑,价钱是两个乡、一千匹骏马和两个千户之都。您看可以吗?”薛烛答道:“不可。当铸造这把宝剑的时候,赤堇(jǐn)山破而出锡,若耶溪涸而出铜,雨师为之洒水,雷公为之击囊,蛟龙为之捧炉,天帝为之装炭,太乙为之下观,天精为之下之,铸剑大师欧冶子巧借天上的精华,拿出自己的绝技,竭尽全力地铸造了三把长剑、两把短剑。一曰湛卢,二曰纯钩,三曰胜邪,四曰鱼肠,五曰巨阙。吴王阖庐得到了胜邪、鱼肠、湛卢三把宝剑。阖庐舞蹈,湛卢剑被人偷送给楚王。秦王听说后派人向楚王索取,楚王不答应,秦王就兴师攻打楚国,并派使者告诉楚王,把湛卢剑送给秦国,秦王就撤兵。楚王坚决不答应,两国之间为了这把宝剑而大动干戈。阖庐为了争取王位,派壮士专诸谋刺吴王僚。专诸把阖庐给的鱼肠剑藏在鱼肚里,趁给吴王僚送鱼菜时突然袭击,刺透了吴王僚的护身甲,杀死了吴王僚。这是用宝剑杀害政敌,未见用宝剑为天下大事服务。如今赤堇山已经闭合,若耶溪深不可测,天上的群神也不下来,即便欧冶子死而复生,把全城金银珠宝都拿出来用于铸剑,也不能得到一把这样的宝剑。这把纯钩剑是无价之宝,有人想用两个乡、一千匹骏马和两个千户之都换取宝剑,这不值得一谈。”越王勾践闻听此言非常敬佩薛烛相剑的才识,遂待薛烛为上宾,朝夕谈论剑道。

两三年后,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,又乘胜率军北渡淮水,在徐州(今古薛城)会盟齐、晋、宋、鲁、滕、薛等国诸侯,争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,成为春秋战国之际最强大的诸侯国。越王勾践建立霸业以后,他手下的大臣范蠡便悄然归隐陶山一带(今羊庄镇境内)。范蠡写信给大夫文种(chóng),说越王是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安乐的,你不走会有杀身之祸。果然,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谋反,勾践便赐剑令他自杀。薛烛面对越王的多疑性格,意识到不便在越国久留,以免惹来剑祸。他利用一个机会,婉言谢绝了勾践的挽留。临别时,越王赠送给薛烛一把宝剑,作为他对薛烛来越相剑的纪念。

薛烛背着这把宝剑漫游各地,遍寻天下名剑。他曾到过吴国的剑池(在苏州虎丘山),找寻吴王阖闾的宝剑。当地人传说吴王阖庐死后葬在这里,曾用鱼肠、扁诸等剑殉葬,因而名叫剑池。薛烛再次凭吊吴王,为宝剑失传而叹息不已。他还到过楚国,寻访楚王三把铁剑和双剑。楚王好剑,曾用重金聘请越国的铸剑高手欧冶子和吴人干将,用茨山出土的铁造成龙渊、泰阿、工布三把锋利无比的铁剑。楚王还命莫邪铸造能够自鸣的双剑。双剑分为雌雄两把,莫邪铸成之后留下雄剑,把雌剑献给楚王,雌剑在匣中思念雄剑,常常悲鸣,楚王为此曾追杀莫邪。南朝宋鲍照在赠故人马子乔的诗中曾写道:“双剑将别离,先在匣中鸣。烟雨交将久,从此忽分形。雌沉吴江底,雄飞入楚城。”

薛烛不仅善相剑,而且喜欢剑。他身佩宝剑旅行,天天闻鸡起舞。其剑术高超,抽、带、提、格、击、刺、点、崩、搅、压、劈、截、洗、云、挂、撩等剑法精通娴熟,达到身与剑合、剑与神合、出神入化的境界。薛烛游历了名山大川,遍访了天下名剑,到年老回到了家乡,给青年人讲述剑的知识和故事。

薛烛相剑的故事,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,高超的冶炼技术及发达的科学文化。令人遗憾的是,薛烛所相的宝剑已经失传,不能再睹风采。但从现代所出土的春秋时期的剑来看,虽不能与湛卢、纯钩等宝剑相比,却依然锋利,光彩夺目,由此可见当时冶炼铸剑水平很高,薛烛所相的宝剑并非虚构,这些宝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。薛烛相剑比伯乐相马更难,没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行的。如果说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,那么就可以讲,没有薛烛就没有神奇的宝剑。特别是他不因巨阙名高,而以其剑质量老化的事实,指出现在的巨阙已不是宝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,更是难能可贵的,永远值得人们学习。(来源:官桥镇文化站)